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福建沿海牡蛎体内主要污染物的研究
陈佩君 肖飞燕 陈火荣
渔业研究    2021, 43 (3): 291-298.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3.008
摘要148)      PDF (2178KB)(335)    收藏
2018年8—9月,从福建省沿海6个设区市17个主要贝类养殖海域抽取的17份牡蛎样品。调查发现部分养殖海域中的牡蛎样品体内Cu和PHCs的含量超出第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铜和镉、铅和石油烃、六六六和PCBs以及铜和石油烃均呈现为正的强相关关系。通过对各检验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三个主成分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436%、24.938%和15.838%,累计贡献率达到70.211%。铜、汞和PCBs为福建沿海牡蛎体内主要污染物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三沙湾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籍辰旭 陈逍遥 陈火荣 李聪 王萱 杨位迪 丁光茂 林岗
渔业研究    2021, 43 (1): 42-52.   DOI: 10.14012/j.cnki.fisc.2021.01.005
摘要134)      PDF (3630KB)(645)    收藏
于2019年4月在福建省三沙湾海域24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细胞密度及生态学指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沙湾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9属181种,其中硅藻门57属161种、甲藻门10属16种、蓝藻门1属3种、金藻门1属1种;优势种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菱形藻(Nitzschia sp.);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中层>底层>表层,水平分布中各站位有较大差异,密度介于(9.20~38.9)×106 个/m3之间,平均值为22.67×106 个/m3;不同站位丰富度指数介于0.77~1.83之间,平均值为1.24;均匀度指数介于0.35~0.74之间,平均值为0.63;多样性指数介于1.14~2.63之间,平均值为2.13,总体评价处于中等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RF特征选择和XGBoost模型的赤潮等级预测
赖祥源 朱勤东 陈火荣 王臻 陈佩君
渔业研究    2021, 43 (1): 1-12.   DOI: 10.12012/j.cnki.fjsc.2021.01.001
摘要214)      PDF (4822KB)(613)    收藏
赤潮的发生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因素。针对赤潮预测中影响因子选取难、准确率不够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特征选择方法的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赤潮等级预测模型。以三沙湾赤潮监控区为研究区,将2005—2019年间湾区内发生的赤潮事件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的特征重要性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特征最终排序。其次,根据RF算法在各特征下的AUC值求得模型最佳特征数并结合特征重要性选出XGBoost模型所需的最佳特征集合。最后,利用最佳特征集合对XGBoost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其他分类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能够为三沙湾赤潮等级预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福建省中北部海域捕捞水产品中4种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吴烨飞 陈火荣 吴镇 潘友浩 陈佩君
   2018, 40 (6): 478-489.  
摘要91)      PDF (358KB)(620)    收藏
为了解福建省中北部海域捕捞水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摄入风险,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采集了该区域的鱼类和甲壳类,共18种160个主要水产品,调查研究了铅、镉、总汞和无机砰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 和致癌、非致癌年风险(Rcig 、Rnig) 指标分别评价捕捞水产品的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和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福建中北部海域捕捞水产品中铅、总汞和无机砰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但重金属镉存在污染,超标率为9.4% ; Pi结果显示,鱼类受重金属污染影响不显著,基本上处于正常范围内,甲壳类中口虾蛄和梭子蟹中镉含量达到重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内;MPI结果显示,甲壳类重金属污染高于鱼类;食用安全评价表明,通过食用捕捞水产品摄入的4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每周可耐受摄入量,但个别甲壳类(梭子蟹和口虾蛄)的镉摄入量超过了PTWI (成人)值,存在较高风险;健康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 . 0 x l0 -5a -1 ) 。总体上看,当前,福建省捕捞水产品可放心食用,但是重金属镉的潜在食用安全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2017年福建海域链状裸甲藻赤潮事件应急处置与思考
陈火荣
   2018, 40 (4): 308-314.  
摘要193)      PDF (2708KB)(696)    收藏
福建是我国赤潮多发省份之一,2000—2017年共发现赤潮219起,其中35起赤潮造成养殖损失或群众健康受损事件。做好有毒赤潮应急处置,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海洋渔业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福建生态省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2017年福建中南部沿海海域链状裸甲藻赤潮事件为例,对赤潮事件过程、主要应急处置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此次有毒赤潮事件处置过程中,政府部门采取及时控制贝毒超标水产品养殖区源头、根据赤潮动态调整监视监测工作、主动公开赤潮有关情况、适时终止应急响应等措施,有效地遏制赤潮对社会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不利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切实保障群众水产品食用安全及生命财产的安全。针对事件过程中暴露出部门联动、赤潮监测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完善协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地市级基本应急能力建设、利用新技术开展有毒赤潮生物监测、推广快检技术以加强海水贝类质量安全监测等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